(資料圖)
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王笑寅 上海報道
“9月1日起,所有外賣配送員禁止入校,校園外賣專送團隊承接所有校園外賣訂單。”——8月14日,一則在上海交通大學校內發布的通知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通知表示,自9月1日起,所有外賣員不得再進入校園配送外賣,而是需要將外賣送至“中轉站”,由“中轉站”的校園外賣專送團隊進行校內配送。
該政策出發點本為規范校內外賣配送秩序,降低外賣騎手校內送餐帶來的安全隱患,但不斷有網友反映外賣騎手若想通過“中轉站”將外賣送達至校內指定地點,需支付給“中轉站”2.5元。在微博“上海交大禁止外賣入校”的話題討論中,許多上海交大學生都對外賣員需支付“過路費”這一規定存在異議,有人通過向“中轉站”處貼的收款二維碼轉賬0.01元并在轉賬備注處寫下意見的方式表達不滿,卻遭回懟:“來聊聊,躺著賺錢真無聊”。
“餓了么創始人畢業于上海交大,現在他的母校卻不讓餓了么進這個校園了……”、“凡進校外賣強制收取2.5元,和村口惡霸收過路費有什么本質區別?”——通過對微博、知乎以及上海交大校內論壇有關的學生發言進行瀏覽與梳理,可以發現學生對此政策大多持反對態度,反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社會人員能進、外賣員卻不能進的區別對待;向外賣員收取2.5元“過路費”的不合理性;承接“中轉站”的上海交通大學振興教育服務產業有限公司疑似由上海交大控股;“中轉站”工作人員對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嘲諷與挑釁;“中轉”會使外賣到達時間延長,且會導致外賣員不愿接校內訂單。
上海交大研二學生小李告訴記者,身邊的同學也大多對此政策持反對態度。“因為現在很多旅游、進來玩的都可以進,外賣小哥卻不讓進”,“2.5元的校內配送費是外賣小哥付的,對小哥來說這個政策確實很坑”。
在校內論壇上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有同學早在5月23日發帖稱“差點被外賣騎手撞到”,帖子也有評論附和道:“我覺得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能不能有什么渠道反映一下?”對此,小李表示:“學校可能是想解決這些問題,而且飯點時一些路確實很堵,但我仍覺得這樣收費太高了。”
天眼查顯示, 承接“中轉站”的上海交通大學振興教育服務產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注冊地位于上海市徐匯區,法定代表人為郭曉慶,注冊資本與實繳資本都是100萬人民幣,該公司由上海交大教育服務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即上海交通大學為實際控制人。
記者在掃描“中轉站”處張貼的群二維碼后進入名為“北一門轉接訂單配送溝通群”的群聊,群內成員以“中轉站”工作人員和外賣員為主,主要溝通轉接訂單的配送情況。8月14日19時許,有學生向記者反映學校已更新閔行校區的外賣管理政策,維持原有外賣配送模式,取消“中轉站”。與此同時,轉接配送群內也就此變化開展了討論。有群友提問現在外賣是否不必再經過中轉,工作人員回復:“沒了校園送你們也沒什么好處”,還有群友在群內提及“白名單”并抱怨“要么進要么都不進,搞的什么玩意白名單,有毛病一樣”,遭工作人員回懟:“去其他群說這個白名單去。”
據知情人透露,“白名單需要關系的,保衛處在學校外面有代理人,有關系就可以開白名單,具體費用不一,以前1000左右”,專職騎手80%都有白名單,而兼職、眾包則基本都沒有,有白名單的騎手四扇門都可以進,而沒有白名單的騎手只能走臨時通道從凱旋門進校,走凱旋門進校需要繞一大段路,因此許多騎手進校后為趕時間會超速行駛,給校內交通帶來安全隱患。
針對外賣入校政策的變化以及“白名單”,記者分別致電上海交通大學保衛處綜合辦、治安科、交通科求證。交通科回應稱外賣不屬于交通科管轄范圍,“不清楚”;截至發稿,綜合辦、治安科的辦公電話均未接通。
上一篇:玉門市制種產業穩步發展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