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在俄烏軍事沖突一周年前夕,美國總統訪問波蘭但不去烏克蘭,這究竟是為什么?
(資料圖)
特約評論員 陳冰:這是個好問題,拜登為什么在俄烏軍事沖突一周年前夕,不去烏克蘭而只去波蘭。美國給出的理由是,烏克蘭仍是戰場,總統去不安全,所以就只去與烏克蘭接壤的波蘭。實際上,拜登不去烏克蘭訪問,是對烏克蘭能不能獲得最后勝利心中無底,沒有信心。
具體來說,有四個原因:
一是俄烏軍事沖突遲遲不結束,與美國的期待有很大的距離。按照過去的設想,在美歐的全力軍援支持下,在對俄羅斯的“核彈級”經濟制裁下,要在去年年底前后結束戰爭。但到目前,美西方的大量軍援并沒有讓烏軍節節勝利,對俄嚴厲經濟制裁也沒有羈絆住俄軍攻勢,反倒是俄軍在準備春季攻勢,最近強化了對烏軍事打擊,包括美軍高層都認為,這場戰爭可能要再打一年到兩年時間。要是拜登前往基輔,一定是有什么可值得慶祝的,但現在沒有可慶祝的事,所以他不去烏克蘭,只到波蘭。
二是拜登不愿把美國和俄烏戰事捆綁在一起,甚至說對烏軍最后能否戰勝俄羅斯持保留態度,這樣美國就可以游刃有余,可以繼續支持,也可以把戰爭負擔甩給歐洲,自己抽身。要是拜登訪問基輔,踏上烏克蘭土地,就意味著對烏經濟和軍事援助將一直持續,美烏就緊緊捆綁在一起了,直到烏克蘭獲勝。現在看來美國缺乏信心,雖然還在軍援,還在動員歐洲與美國團結起來,共同對付俄羅斯,但看不到獲勝跡象,對怎么才叫勝利都不一致。拜登不去烏克蘭,就給美國抽身留下余地。明年就是大選年,共和黨已經在抱怨拜登政府給烏克蘭的錢太多,而美國人的醫療保障都實現不了,得靠借更多外債才能維持。他不去烏克蘭,就給自己留下了回旋余地。
三是擔心俄羅斯對美國或北約國家發起進攻,引發世界大戰。俄羅斯已多次給美國和北約國家敲警鐘,給烏克蘭提供武器和訓練烏軍,就是在直接參戰,要是美國總統也到烏克蘭訪問,那就更讓俄羅斯擴大戰事有理由了。你總統都到戰場來了,難道不是美國宣告參戰嗎?
四是提高波蘭的地位,把波蘭作為美國的堅定盟友對待,而把烏克蘭作為觀察國。波蘭是1999年被接納為北約員國的,此后美國一直把波蘭當作在歐洲的代言人看待的,兩國軍事和安全關系極為密切。拜登訪問波蘭,將進一步提高波蘭在西方世界的地位,讓波蘭充當歐美間的 “調解人”。這次拜登的出訪目的,主要是繼續調和與歐洲國家關系,希望歐美聯盟不要分裂,希望歐洲國家給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和經濟援助。
總而言之,拜登不去烏克蘭,不是安全問題,而是他對俄烏軍事沖突的結果心中無數,沒有必勝信心。
直新聞:在俄烏軍事沖突一周年之際,俄軍在加強對烏克蘭的攻勢,但俄羅斯副外長也說準備與烏克蘭無條件談判,你對今后戰局如何判斷?有沒有和平解決沖突的可能性?
如果這個天然氣開發出來,可以取代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不僅讓俄羅斯失去對烏克蘭的影響力,而且會失去對歐洲的能源籌碼,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就無足輕重了。所以說,俄烏軍事沖突,真正搶奪的是能源高地,具有生死存亡的意義。由此可見,俄羅斯會拼死守住和進一步奪取第聶伯河以東的區域,主要就是東南四州。現在兩軍激烈爭奪的就是這個能源寶地,也是歐洲愿意集中自己的“豹2”坦克去增援烏軍的主要原因。可以預見,俄烏軍事沖突將會持續,所謂和平談判就是說說而已。也許,到今年年底,都看不到和平解決的希望。
作者丨陳冰,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