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賈府》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是一部經典的小說,在我們中學的課本里也出現了小說里面的精彩環節——《林黛玉進賈府》,小編在此準備了有關《林黛玉進賈府》的優秀教學設計,希望你喜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斷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教學設想:
以《紅樓夢》歌曲(王立平作曲)的欣賞作為貫穿文學欣賞的紅線,以曲調的風格來體會其悲劇性。
課時安排:
一課時(公開課)
教學流程:
一、由《紅樓夢序曲》交代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
二、讀課文寶黛相會,參譯木石前盟(關于賈寶玉的性格暫且按下不提)。
三、如此一對有情人該成眷屬吧,而結果卻是枉凝眉(欣賞詞曲《枉凝眉》)。
四、為什么會如此呢?要從賈寶玉的叛逆性格談起。(分析歸納課文中側面、正面及《西江月》二詞展示的寶玉性格。)林黛玉支持賈寶玉,薛寶釵規勸賈寶玉,于是悲劇就產生了。
五、且悲劇是那樣的深沉與驚心動魄,欣賞詞曲《葬花吟》。
六、悲劇還不僅僅是木石前盟成鏡花水月,金玉良緣也是美中不足(欣賞詞《終身誤》)。于是共同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板書:
附歌詞:
1、紅樓夢引子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
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
試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2、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
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
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3、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扌不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4、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
到底意難平。
5、詠熙鳳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6、聰明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
嘆人間,終難定!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育點
1、了解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及其故事情節大意
2、體會本文人物出場的特點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文章環境,把握作品的主題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養學生良好的分析習慣和知識遷移地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認識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沒落,理解賈寶玉追求個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二、重、難點
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思想意義。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課文大意。
2、默讀課文,疏理小說情節,圈劃出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寫語句。
3、鑒賞討論,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情況
1、放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主題曲的錄音,勾起學生對古典名著的回憶,營造氣氛。
2、作者簡介及《紅樓夢》的創作:
《紅樓夢》是我國18世紀中期出現的一部古典小說。它高度的藝術性,在我國及世界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大約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漢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內務府的“包衣”(滿語奴隸之意),入了滿籍。從他曾祖曹璽開始,三代世龔江寧織造的官職。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的“侍讀”,兩個女兒都被入選為王妃。在康熙時,曹家是非常顯赫的貴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親因與皇家派別斗爭有牽連,以及在江寧織造任期內財款虧空等原因,被罷官,抄家,家道從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經歷了曹家由盛而衰的過程,由“錦衣紈褲”的貴公子,降為落魄的“寒士”。當他著書時,已過著“蓬牖茅椽,繩床瓦灶”和“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生活。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促使他對過去的經歷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憶。這就為他能對社會上種種黑暗抱有不滿和批判的態度,寫出反映封建統治階級、封建制度沒落衰敗的《紅樓夢》,準備了良好基礎。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具體年月已無從知曉,我們只能根據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據專家考證,《紅樓夢》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經傳抄問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種原因未能傳抄于世,后來終于失落,這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到了18世紀末,高鶚續寫了后40回,補成了現行的120回本。
2、著重介紹《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和課文內容。
本文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組成部分。《紅樓夢》是我國18世紀中期出現的一部最優秀的古典小說,它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極為豐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高度的藝術成就,在我國及世界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揭露地主階級貴族集團的荒淫腐敗、互相傾軋,暴露出他們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罪惡,歌頌地主階級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為,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對封建禮教等地主階級傳統思想進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為封建制度“補天”的幻想和某些虛無主義思想。作品在.寫作藝術上,語言洗練、自然、優美生動,描寫人物血肉飽滿,個個鮮明,塑造了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寫作規模宏大,結構謹嚴。該書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藝術成就,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現實主義的高峰。
標題點出了中心事件,題眼是“賈府”──全書的典型環境。
《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和在小說中的作用:
《紅樓夢》的序幕由前三回構成,分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為全書情節的開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各有側重。
一回,開篇,用“女媧補天”“木石前盟”兩個神話故事作楔子,為塑造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戀愛故事,染上一層浪漫主義色彩。
“女媧補天”:作者描寫一塊“無材補天,幻形入世”的頑石,
這便是隨寶玉一起降生,又為寶玉隨身佩帶的“通靈寶玉”,它對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有隱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無“補天”之材,是個不符合封建社會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與封建主義相對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從天而降的頑石一樣的“頑劣”性,難以為世俗改變。
“木石前盟”交代這塊頑石與絳珠仙草的關系。這頑石投胎入世之前,曾變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絳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歲月,脫去草木之態,幻化人形,修成女體。所以頑石下凡,她為報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淚還他。這絳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為這一段姻緣,他們初見時,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的感覺,賈寶玉也覺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
二回,交代賈府人物。通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簡要介紹了賈府中的人物關系。圖示如下:(板書)
三回,介紹小說的典型環境──通過林黛玉耳聞目睹對賈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寫。
林黛玉進府的行蹤,是這一回介紹賈府人物,描寫賈府環境的線索。
四回,展現小說更廣闊的社會背景。
通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介紹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關系。由薛蟠案件帶出寶釵進賈府的情節。
五回,全書總綱。
通過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利用畫冊、判詞及歌曲的形式,隱喻含蓄地將《紅樓夢》眾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發展和結局交代出來。《紅樓夢》只流傳下80回,遺失了結尾。因此,對《紅樓夢》中人物的命運,基本上是依據這些隱喻揣摩出來的。
3、學生自讀全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
二、作業布置:閱讀反復課后第三題,勾畫出展現人物性格的主要語句
第二課時
觀看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第一、二集,對比分析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形象
第三課時
師生共同討論課文出現代人物形象
結合電視劇和課文,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別是什么?
【教學目標】
1、從分析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不同性格,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2、了解賈府這一典型環境及折射的社會背景。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明確目標〗
1、介紹曹雪芹和《紅樓夢》。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1、曹雪芹和《紅樓夢》介紹:
“開談不說《紅樓夢》,談盡詩書也枉然。”
2、介紹賈府中人物關系:
┌賈敷
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珍─賈蓉(秦可卿)
└賈敬┤
└賈惜春
┌─賈璉─巧姐
┌賈赦──┤(王熙鳳)
│(邢夫人)│
│└賈迎春
│
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珠──賈蘭
(史太君)│賈政──┤(李紈)
(賈母)│(王夫人)│賈元春
││賈寶玉
│└賈探春
└賈敏──林黛玉
(林如海)
3、介紹與課文相關內容。
三、整體感知,把握情節結構
課文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根據情節發展,課文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
1、線索:林黛玉進賈府。
2、情節:
開頭:黛玉進賈府。
主體:
黛玉與眾親戚見面:
⑴拜見賈母及眾人(舅母∕表嫂∕三姊妹)。
⑵初見鳳姐(重點)→高潮。
⑶拜見兩位舅父(未見)。
⑷陪賈母晚餐。
⑸寶黛會面(重點)→最高潮。
結尾:安排起居。
四、小結
本文第一次向讀者展現小說中眾多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賈府;第一次描寫小說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寫小說主人公寶黛初次相見時的似曾相識、心心相通的微妙關系。
第二教時
〖明確目標〗
賈府典型環境分析。
〖教學過程〗
一、理清行蹤
瀏覽全文,畫出黛玉的行蹤示意圖。(即賈府方位示意圖)
二、賈府環境分析
1、賈府的“硬件”:
未進府之前,“林黛玉常聽她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不同”就是通過林黛玉的一雙慧眼一層層鋪陳開來。看課文思考,這賈府的硬件有什么特點?
明確:
宏偉的外觀:三個“大”字→地位顯豁高貴。
垂花門;
賈母正房大院,抄手游廊──軒峻壯麗;
穿堂;
儀門──講究的布局;
賈赦處──小巧別致;
廂廡游廊;
榮禧堂,五間大正房→軒昂壯麗;
榮禧堂,匾額;
華貴的陳設,富貴顯赫,奢華氣派;
賈政處,耳房陳設。
2、賈府的“軟件”:
賈府庭院的的氣勢之宏、布局之妙、陳設之精,充分顯示了高門大戶的威嚴、顯豁,社會地位的尊貴。但,這只是“硬件”。林黛玉進賈府,她所感的,還有賈府里處處透露著的一種逼人的神魄,可謂“軟件”。說說賈府“軟件”的特點。
明確:
王熙鳳的衣飾打扮“彩繡輝煌”非凡的服飾;
賈府上下“包裝”都很“精良”;
驕矜的氣質:賈府上下,人人身上都有一種驕矜之氣;
講位次;
繁瑣的禮節──晚餐;
布讓──漱口洗手──吃茶;
三、小結
《林黛玉進賈府》向我們第一次展現了賈府。賈府的環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飾儀節的“軟件”,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賈府的特點。像賈母在賈府至高無上一樣,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貴。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封建上層統治者的生活寫照。
第三教時
〖教學目標〗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析人物出場
1、作品中的人物是通過林黛玉進賈府的見聞來描寫的。按照封建貴族家庭的禮節和規矩,黛玉進賈府必定要去拜望長輩,同輩姊妹也都要見見面。作者選擇這個機會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場亮相,行文順理成章。寫人物出場,先后適宜,詳略得體,虛實并用。
明確:
詳寫:鳳∕寶∕黛;略寫:迎∕探∕惜;
實寫:鳳∕寶∕黛∕賈;虛寫:賈赦∕賈政;
單獨介紹:鳳∕寶;群體介紹:刑∕王∕李;
2、小結:
林黛玉進賈府,作者運用的是平敘筆法,對黛玉本人及其父林如海只做概括介紹,更多的筆墨都用在黛玉的觀感上,即通過黛玉的所見所聞所感,把冷子興演說過的榮、寧二府加以具體的圖畫化。因此,“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這一回,與其說是寫林黛玉,不如說是通過林黛玉來寫賈府。金圣嘆說:“文章最妙,是目注此處,卻不便寫,卻去遠遠處發來。迤邐寫到將至時便且住。卻重去遠遠處更端再發來,再迤邐又寫到將至時,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數番,皆去遠遠處發來,迤邐寫到將至時,即便住,更不復寫出目所注處,使人自于文外瞥然親見。”
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王熙鳳──“胭脂虎”:
⑴在《紅樓夢》中,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她為人刁鉆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對上善于阿諛奉承,因此博得賈母的歡心,從而獨攬了賈府大權,成為賈府的實際掌權者。課文從四個方面展示了王熙鳳的性格特征:出場,肖像,會見黛玉,回王夫人。思考交流:課文是怎樣濃墨重彩介紹王熙鳳的?(齊讀)
明確:
描寫方法人物特征
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潑辣放肆,地位特殊
側面描寫(黛玉納罕∕眾人恭肅)
肖像、服飾(頭飾∕裙飾∕服裝)貪婪俗氣空虛
容貌(眼∕眉∕唇)美麗刁鉆狡黠
見黛玉,言行(恭維→拭淚→為喜)察言觀色,機變逢迎
回王夫人,語言果斷能干,隨機應變
脂硯齋評:
第一筆,阿鳳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紙上。
余知此緞阿鳳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語機變欺人處耳。
⑵疑點釋要:
①為什么不惜重墨,淋漓地鋪陳王熙鳳的裝束衣飾?
明確:此等筆墨明有微旨,與其說是褒贊,勿寧說是貶謫。王熙鳳把自己“包裝”得如此妖艷凌人,氣勢如火如荼,不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對榮華富貴無饜的追求嗎?如此等精心設計的“與眾姑娘不同”的裝束,出見初來乍到的林黛玉,又何嘗不是為了在黛玉面前表現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賈府中顯赫的地位,露骨地炫耀自己擁有華貴的服飾呢?
②對王熙鳳外貌的描寫有何獨特之處?
明確:丹鳳眼、柳葉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卻偏偏把美麗的丹鳳眼配以三角,讓秀氣的柳葉眉高吊兩梢,這就不盡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決非溫柔敦厚之形象。我們翻開麻衣相法,便會發現,“三角眼”“吊梢眉”乃為狡黠、狠毒、性巧、通變、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鳳眉目寫成這般形狀,似乎在依循這種普遍流行的唯心主義哲理,借以揭示王熙鳳這“胭脂虎”的性格為人:美艷的外表下包藏著一顆丑惡的靈魂,奸詐、冷酷、陰毒。“心較比干多一竅”的林黛玉,初與王熙鳳相見,就一眼看穿了這一點。
③怎樣理解王熙鳳出見黛玉時一連串的精彩表演?
明確:
恭維──黛玉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所以不惜恭維到令人肉麻的地步;
拭淚──因為提到黛玉的母親,她想到賈母定會為女兒去世而悲傷,所以便搶先“用帕拭淚”;
為喜──因為她見賈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這個感情的轉變。
總之,一切都忖度著賈母的心事行事,一切都為了討得賈母歡心。
⑶小結:
王熙鳳是賈府之中殺伐決斷,威重令行的鐵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鳳的塑造上,是不遺余力的,僅在這第一次的出場中,王熙鳳就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怪乎脂硯齋慨嘆道:“試問諸公,從來小說中可有寫形追象至此者?”
曹雪芹評:[聰明淚]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2、林黛玉──“閬苑仙葩”:
⑴導入: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出生在一個破落的世家貴族,祖上雖然襲過列侯,但到五世林如海已不得不憑科第出身了,加上“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門庭便有些荒涼冷落,現出衰敗的模樣。……從黛玉的家里,我們看到廉潔、純樸,覺得黛玉的高潔同“祖風”有關系,而且幼年喪母,父親“愛女如珍”,當作子養,也使她少受一些傳統的封建教育,為后來的叛逆準備下一個條件……課文是從她的貌、言、行三方面初步展示其形象的。
⑵外貌特征:
①跳讀課文,找出有關黛玉外貌描寫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明確:
A、眾人眼里的黛玉:“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眾人關心黛玉的身體,注意到她身體孤弱、多病;
B、王熙鳳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鳳姐見多識廣,觀察到她容貌標致,氣派不凡;
C、寶玉眼里的黛玉:“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對她的觀察更為獨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美麗多情,姿容俊逸,極富神韻。
②黛玉這樣的萃曹公畢生心血凝鑄而成的主角,本應不惜筆墨詳寫精繪,全書都很少寫其服飾,對黛玉的肖像是“虛多實少,絕去形摹”,此處更是“穿戴竟無一字提及”,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
A、重彩詳繪其服飾,勢必喧賓奪主,減少人物寄人籬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涼的悲劇色彩。因此,寫黛玉衣飾不僅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顯其神而略其形,正是為免落俗臼,使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魅力。
B、用虛筆寫意展示黛玉的肖像,還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塵拔俗的空靈感:那種脈脈之情裊娜之態,那種欲說還休的柔媚,“嬌羞默默同誰訴”的眉目,那聰明靈慧的談吐,都從這獨具匠心的肖像描寫中顯示出來。
C、如此筆法寫黛玉不僅是表現人物獨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為此處的黛玉是寶玉眼中的黛玉,脂硯齋評:“不寫衣裙裝飾,正是寶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見。黛玉之舉止容貌,亦是寶玉眼中看,心中評。若不是寶玉,斷不能知黛玉終是何等品貌。”
③小結:
三處描寫多角度、有層次的展現黛玉的相貌、神態、風度,寫意和工筆兩種手法交替使用,既朦朧又清晰。
⑶性格特征:
①黛玉年小多病,上無母親教育,下無兄弟姐妹扶持,父親林如海又不肯續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進賈府的生活信條是什么?課文是怎樣表現的?她為什么這樣要求自己呢?
明確:“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表現了她的小心謹慎、寄人籬下的特點。
②找出有關黛玉言行描寫的句子,思考這些句子是怎樣表現其小心謹慎特點的?
明確:
A、拜見眾人時。“忙起身…”
B、在刑夫人處。婉謝留飯,既表明了對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顧全大局禮節,說明她待人接物處處留心。
C、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讓她東坐,因料定那是賈政之位,是絕不應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這看來事小,但她絕不輕易從事。
D、在賈母房中吃飯時。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讓了一番,直到賈母做了解釋,她才肯入座。
E、回答讀書時。答賈母(四書)與答寶玉(幾個字)不同。
③小結:
對黛玉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處處表現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度,表現她“寄人籬下”的心境。她是萃曹公畢生心血凝鑄而成的主角,是集中國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金陵十二釵判詞》之《寶釵黛玉判詞》曰:“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3、賈寶玉──“美玉無暇”:
⑴賈寶玉是封建貴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對封建束縛、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視世俗、卓然獨立的種種表現,反映了他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思考交流: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賈寶玉的?并分析其特征。
明確:
內容描寫方法人物特征出場前側面勾勒(王夫人言∕黛玉母親言)所作所為與封建正統觀念抵觸∕與世俗常情格格不入出場后兩次肖像描寫眉清目秀∕英俊瀟灑西江月寓褒于貶∕正文反作厭棄功名利祿追求個性解放
⑵疑點釋要:
①對寶玉的相貌描寫都帶有女性化傾向,為什么?
明確:從側面襯托寶玉的叛逆性格。
②《西江月》是如何評價寶玉的?
明確:這兩首《西江月》模擬封建正統派的口吻,用似貶實褒、寓褒于貶、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賈寶玉的思想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統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無限愁恨,他的言論和行動被人看作瘋傻。他“不通世故”“怕讀文章”不愿與當時上層社會的庸俗官吏結交應酬,不愿遵守封建禮規,不愿讀八股文章,不愿走科舉做官的道路。封建國家、封建家庭,都無法對他寄任何希望。這些,揭示出賈寶玉的叛逆性格。詞中的“無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上說的。這兩首詞,看起來像在諷刺寶玉,實際上是贊頌寶玉的叛逆性格。
⑶小結:
寶玉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處在封建正統勢力的重重包圍中,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母腹中開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4、析“寶黛相會”──“心有靈犀一點通”:
⑴寶黛初會時兩人分別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的感覺?
明確:
寶──笑:我曾見過
面善:源于不同地位產生不同心理
黛──驚:眼熟如此
⑵你是怎樣看待寶玉“送字”給黛玉和“摔玉”情節的?
明確:
①“送字”說明寶玉具有男女平等思想。
②“摔玉”是寶玉性格鮮明的突出表現。摔玉的緣由是因黛玉的“與眾各別”的美所引起,在寶玉看來,神仙也似的黛玉應該有“通靈寶玉”,竟然沒有!于是寶玉頓時癡病發作,把自己與生俱來的“寶玉”狠命摔去。摔玉寫出黛玉的美,寫出寶玉的“癡”。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因玉而起的種種波瀾。“玉”是天命的象征,寶玉的摔玉正表現出他對天命的反抗,對世俗的鄙棄,對禮教的蔑視,還有什么比這一行動更能說明寶玉之叛逆性格呢?
⑶曹雪芹評:[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四、課文總結
《林黛玉進賈府》是小說《紅樓夢》的第一次總亮相,不僅重要人物紛紛亮相,賈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運用詳略得當的環境描寫、人物肖像描寫,以及匠心獨運的人物出場來展現這一切。旨在揭示一個封建大家族的繁榮鼎盛,即它的富貴尊榮,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禮教的。黛玉的一雙眼睛把賈府由幕后推到了臺前,而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貴,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封建上層統治者的生活寫照,是封建時代的縮影。通過這個縮影,曹公讓我們窺視了封建社會的最終命運。
【風景剪輯】
賈府環境分析:
《林黛玉進賈府》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過林黛玉的耳聞目睹第一次向讀者展現小說中眾多人物所活動的典型環境──賈府。這對學生了解《紅樓夢》全書有著非凡的意義。那么,教學本文的重點自然是對賈府這一環境的分析。本設計擬著重從賈府的“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來分析,充分認識“與別家不同”的賈府的特點。
1、賈府的“硬件”:
提問:課文交代,未進府之前,“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不同”就是通過林黛玉的一雙慧眼一層層鋪陳開來。首先請大家想想,這賈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樣的?
明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宏偉的外觀。處于繁華街市、阜盛人煙之中的賈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僅就外觀,就突出地感覺到它“大”:門前蹲著兩個大獅子;門是三間獸頭大門;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書寫著五個大字。三個“大”字不但表現了賈府建筑的宏偉外觀,而且也暗示了賈府顯豁高貴的社會地位。二、講究的布局。比如賈母的正房大院,就設置了一個垂花門、兩邊抄手游廊和一個安放著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莊嚴肅穆,又表現出豪門貴族氣派。就賈赦住處,雖不似賈母的正房那樣,卻也有儀門和廂廡游廊。至于“榮禧堂”的五間大正房,被儀門、耳房、穿堂、甬道簇擁著,更是軒昂壯麗。三、華貴的陳設。就“榮禧堂”而言,先以特寫鏡頭詳細介紹了堂屋中的匾額,無論是匾的質地花紋,匾上大字的規格,還是匾上的題字與印璽,都顯示著主人的社會地位;室內陳設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綠古銅鼎、待漏隨朝墨龍大畫、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說明了主人的富貴豪華。就是耳房內的陳設和器物也頗為華貴:靠背、引枕、條褥,都飾以龍蟒;小幾、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2、賈府的“軟件”:
提問:賈府庭院的的氣勢之宏、布局之妙、陳設之精,充分顯示了高門大第的威嚴、顯豁,社會地位的尊崇、高貴。但,這只是“硬件”。林黛玉進賈府,她所感的,還有賈府里處處透露著的一種逼人的神魄,可謂“軟件”。請說說賈府“軟件”的特點。
明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⑴非凡的服飾。如王熙鳳的衣飾打扮“彩繡輝煌”,賈寶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婦下人,“包裝”都是很“精良”。
⑵驕矜的氣質。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種驕矜之氣。
⑶更重要的,賈府有著一套繁文縟節。如用飯時,“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十分講位次;丫鬟旁邊執著拂塵,李紈、熙鳳二人立于案旁“布讓”,“寂然”吃飯,吃過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儀節,均不得亂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賈府的富貴尊榮,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禮教的;不僅寫出了富貴尊榮,也寫出了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
總結:《林黛玉進賈府》向我們第一次展現了賈府。賈府的環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飾儀節的“軟件”,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賈府的特點。像賈母在賈府至高無上一樣,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貴。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封建上層統治者的生活寫照。最后,我們要感謝“導游小姐”林黛玉,她讓我們得以領略這種無從親臨參觀的“歷史風景”。當然,最終功勞還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劃”了我們這次穿越“時間隧道”的“故國神游”。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初步了解《紅樓夢》和曹雪芹。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心理,概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掌握刻畫這些人物所運用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等主要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準確解讀古典小說的人物個性,培養文學審美能力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情節結構,解讀林黛玉人物性格。
教學難點:掌握刻畫這些人物所運用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和細節描寫等主要手法。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看視頻、聽音頻);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教師導讀法;品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大家仔細觀看視頻中的故事情節發展,視頻放完了,大家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嗎?沒錯就是《紅樓夢》。那林黛玉進賈府看到的是怎樣的豪門家族呢?今天我們就隨著這個美麗的女子走進賈府,走進《紅樓夢》,進而走進林妹妹的內心。
現在開始我們的新課《林黛玉進賈府》。(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
①同學分享課前收集資料,介紹曹雪芹及其作品《紅樓夢》。
明確:
作者: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出生于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也有說曹頫之子)。
關于《紅樓夢》:《紅樓夢》是我國18世紀中期出現的一部古典小說。它高度的藝術性,在我國及世界文學發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版本可分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大系統。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為高鶚續寫。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具體年月已無從知曉,我們只能根據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②初識林黛玉
昵稱:林妹妹
字:顰顰(寶玉送之)
名號:瀟湘妃子
愛好:吟詩作賦
最喜歡讀的書:《西廂記》
家世:父親林如海,為揚州巡鹽御史;母親賈敏,是賈母的女兒,賈政的妹妹,于黛玉十歲左右去世。
生平:從小聰明清秀,與詩書為伴。后因父母雙亡,便常住賈府,雖為寄人籬下的孤兒,但生性孤傲,天真率直,是封建思想的叛逆。她蔑視功名利祿,與寶玉相知相愛。但這一愛情最終被扼殺,黛玉淚盡而死,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身世(木石前緣):前世的黛玉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仙草,寶玉是赤霞宮的神瑛侍者,每天給絳珠草灌溉,絳珠草修成人形以后,為了償報灌溉之情,所以隨之到凡塵,上演這悲金悼玉的故事。
③初讀課文,結合文章標題,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明確:林黛玉因何進賈府?原來賈母有兩個兒子賈赦、賈政,一個女兒賈敏。賈敏嫁林如海,只有一個獨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親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無人照顧便派人把黛玉接進賈府。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上節課我讓同學們課后預習了這篇小說,現在大家在課上默讀一遍課文并以語文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討論得出本文的情節由七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內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1):林黛玉初進賈府
第二部分(2~4):拜見賈母、邢王夫人、迎探惜三姐妹
第三部分(5~6):初見鳳姐
第四部分(7~11):拜見兩位舅舅,介紹寶玉
第五部分(12):陪賈母進晚餐
第六部分(13~14)寶黛初會
第七部分(15~16)安排起居
通過梳理文章結構,我們知道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線索,以及所見到的人物:她先到賈母院,見到了三春、大舅母、二舅母,然后去賈赦院,但沒見著,又去賈政院,也沒得見,最后回到賈母院,見到了一生中的知己——寶玉。
2.大家默讀課文,分析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描寫林黛玉?
(1)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人物形象。
①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
小結:眾人眼里的林黛玉:眾人是從親友和長輩的角度關心黛玉的身體,注意到她身體孤弱、多病。
②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
小結:王熙鳳眼中的林黛玉:王熙鳳從討好賈母的角度出發,看到了她容貌標致,氣派不凡。鳳姐是見過世面的,見多識廣。這段話出自鳳口,點明了黛玉的風流態度和言談舉止的不俗。
③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小結:賈寶玉心中的林黛玉:借寶玉之眼濃墨重彩描寫黛玉,五個對偶句抓住了黛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楚楚可人的性格特點,工筆細描,表現無與倫比的姿容、神韻和風采,繪出風流俊逸病美人圖。
(脂硯齋評點:黛玉之舉止容貌,亦是寶玉眼中看,心中評。若不是寶玉,斷不能終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2)從課文中找出黛玉的行為、細節描寫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點。
①賈母一見黛玉,疼愛得不得了,“一把摟入懷中大哭”,并不計較禮節,課時待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還是補行了拜見的禮節。見了迎春姐妹三個,也“忙起身迎上來見禮”。
②聽到后院有笑聲,聽到“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心里覺得那人“放誕無禮”只是不說,見了面還是“連忙起身接見”,稱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說:“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開玩笑,自己隨便不得,待明白過來,“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
③連一個位子,黛玉也處處小心,無論在王夫人處,還是在賈母后院吃飯,黛玉都十分退讓。
④黛玉見了這里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飯后漱口,跟著漱口,吃茶,跟著吃茶。
小結:因母親早亡,又無兄弟姐妹扶持,盡管外祖母口口聲聲“心肝兒肉”地疼她,林黛玉卻總有寄人籬下的感覺,所以待人處世總謹慎多慮,禮節周到。從人物的行動和細節,也表明其教養非一般,聰明識禮。
(3)從課文中找出黛玉的語言描寫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點。
①黛玉回答賈母:“只剛念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當寶玉問她可曾讀書時,黛玉只說:“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②賈赦沒出來見面,只是讓人回話,因為回的是大舅舅的話,黛玉忙站起來,一一聽了,恭肅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飯,黛玉笑著推辭“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
小結:從黛玉剛開始回賈母“只念了《四書》”,后覺得不妥,會寶玉“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第②句笑著推辭大舅母的賜飯,可以看出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3.“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是林黛玉進賈府的生活信條,小說中是怎樣表現的?她為什么這樣要求自己呢?
【要求】分組活動。找出黛玉進賈府后語言動作的描寫,并討論分析。
①大舅母留她吃飯時;
②在王夫人那里擇座;
③在賈母房里吃飯的時候;
④對讀書的回答;
⑤初見賈母的時候;
⑥當賈母介紹王熙鳳的時候;
體弱多病,美麗多情的林黛玉是在母親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雖然賈母十分疼愛,她卻總有寄人籬下之感,所以,進賈府后始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去”,細心機敏、自尊自卑是她的性格特點。
(四)拓展延伸
小說中對王熙鳳、賈寶玉的服飾極盡筆墨甚至丫鬟們也有簡單的服飾介紹,同學們找找文中是怎樣描寫黛玉的服飾的?那是不是曹先生忘記寫黛玉的服飾了?
明確:作者用這種方式更顯她的素雅,純美,無需用外在的服飾來修飾,已經很完美了。
(五)小結作業
小結: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結束課堂。
作業:林妹妹不僅僅美在外表,美在氣質,其實她還是一個才女。大家課后搜集林黛玉的詩詞,這些詩句都很契合她的實際,細細品讀,進一步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及其悲劇命運,下節課我們就“我看林黛玉”這個話題再來討論。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典小說,因而重心在情節發展,人物分析上。本堂課的教學,抓住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從作者的動作、語言、細節描寫等描寫手法,讓學生了解林黛玉的形象。課堂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盡可能地營造課堂氣氛。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
1、欣賞小說采用“人物有限敘述視角”寫人物、寫場景的妙處。
2、通過“人物有限敘述視角”的敘事藝術,深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其中1是教學重點,2是教學難點。
確定1是重點,是因為教材的“單元提示”明確提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小說的閱讀和欣賞”。也就是說,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教師應教會學生怎樣閱讀怎樣欣賞小說。而具體的文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因而決定了各自不同的讀法。對于《林黛玉進賈府》這樣一篇具有鮮明敘述特點的課文,老師要通過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教會學生欣賞,欣賞什么呢?當然是欣賞這篇小說最大的敘事特點——“隨黛玉的行蹤,借黛玉的視角觀察賈府,聆聽人物心聲”的表達效果。
確定2為難點,出自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考慮到人物性格本身的多重性和復雜性。因而我們在把握人物形象時,需要傾聽文本來體會人物性格的內在矛盾,有時還要借助某種生活還原以達到發現藝術與生活的差距的目的,更好地多角度地透視人物性格。二考慮到學生通過林黛玉的視角把握賈府的眾人形象可能不太難,但是學生難于發現在林黛玉觀察賈府的人物場景的同時凸顯了林黛玉自身的個性特征。為什么林黛玉能看出他人之所不能見,聽出他人之所不能聽,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林黛玉的視角反觀林黛玉的獨特的身份立場、文化修養和個性特征。用這種方法來欣賞小說的敘事藝術,從而把握人物形象,能夠更好地接近小說藝術的本質內涵。而這,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方法和視角,在具體的學習中可能會受以往欣賞小說的慣用思維定勢的影響和干擾,因而我把這一點作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設計思路
按“一理二看三聽”的思路,緊緊抓住“林黛玉的視角”展開教學。
1、導入課題
師:有人說,“開談不講《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顛峰之作,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學讀過或聽說過《紅樓夢》?請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紅樓夢》,一點即可。(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學生發言后,教師加以補充。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介紹《紅樓夢》的主要目的是:一,讓讀過《紅樓夢》的同學有表現的機會;二,讓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同學對《紅樓夢》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三,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一個和諧共享的對話氛圍,凸現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補充可以彌補學生發言的不足,讓學生對《紅樓夢》這部作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師: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林黛玉的行蹤,走進富貴奢華的賈府,感受《紅樓夢》里人物的喜怒悲歡。(板書課題)我們在學習前一篇課文《項鏈》的時候,我們看到作者仿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通過作者的敘述,我們知道了發生的一切事情。我們把這種敘述叫做——“全知視角”敘述。這一個知識點,我們上《項鏈》的時候已經掌握了。那么《林黛玉進賈府》又是如何敘述的呢?還是采用作者的“全知視角”嗎?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初讀課文)
[設計意圖]在教《項鏈》時,已向學生介紹過關于敘事視角的知識。這里通過將《林黛玉進賈府》與《項鏈》的敘事角度進行對比,一是承上啟下,自然過渡,引出教學主題,二是激發學習興趣,形成閱讀期待。
2、明確視角,理清行蹤
師:請結合“正定榮國府的示意圖”,簡要說說林黛玉去了哪幾處,見了哪些人?請你為林黛玉畫一幅進賈府的簡明行程圖。(學生邊瀏覽課文邊討論,尋找承上啟下的關鍵句子,并畫行程圖)(二讀課文)
老師巡視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形成如下板書:
林黛玉進賈府
林黛玉
揚州--金陵賈府
賈母處(史、王邢李--三姐妹王熙鳳)--賈赦處賈政處--賈母處(寶玉)
[設計意圖]
1明確本文敘述的獨特之處,形成新的關注點。
2整體感知,以線串珠,化繁為簡。讓學生學會抓過渡句理清思路的方法,“讀短小說”。
3借助于板書,讓學生體會小說“移步換形”的敘事特點。
3、品“看”和“聽”
師:讓我們再度跟隨黛玉的行蹤,重入榮國府。但是,這次要求大家睜大你的眼睛,想一想,林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針對林黛玉的所看到的、所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下面請大家細心品讀,“慢慢欣賞”。(學生聚焦于“看”,三讀課文)
[補充說明]這里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利用較多的時間,緊緊抓住“看”(誰看、看到什么,看出什么,讀者看出什么,看與被看)加以定點爆破、深入賞析,在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展開充分的對話。
重點品讀完“看”后,教師把學習的自主權教給學生,要求學生按照“聽”:誰聽、聽見什么、聽出什么、讀者聽出什么的方法自己品讀課文,展開小組合作學習。
[設計意圖]一般人讀《林黛玉進賈府》只停留在了解林黛玉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是非常淺表的閱讀。實際上,小說中存在復雜的“看/被看”的關系。這是我們學習的重點。而解開這個“看/被看”關節的,還是“林黛玉的視角”。
林黛玉進賈府
看聽
林黛玉(客、有身份的客,個性: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看看聽聽看看聽聽看
揚州-金陵賈府:賈母處(史、王邢李--三姐妹熙鳳)--賈赦處賈政處--賈母處(寶玉)
品讀“看”:
誰看看到什么看出什么讀者看出什么
林黛玉互看外觀:大(兩大獅子、三間獸頭大門、匾上五個大字)
①林黛玉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所以介紹賈府的布局之巧、陳設之精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②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個性:細心、敏感、聰穎、善于察言觀色,事事留心,時時在意。所以能發現賈府許多“與別家不同之處”。
③之所以能夠如此詳盡地近乎面面俱到地展現賈府風貌是因為林黛玉的客人身份,而且是一個有身份的客人,才可以登堂入室,充分介紹賈府的里里外外,為以后人物的活動開辟了一個廣闊的舞臺。
④寶黛相會,心生感應,既照應了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的故事,更重要的以此表現兩人在感情上的默契,為后來兩人的愛情的發展張本。
一、說教材
《林黛玉進賈府》是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的一篇必學課文。本單元在全套課本中,是文學作品閱讀欣賞能力訓練序列中的第一個單元,重點訓練小說的閱讀與鑒賞能力。這個單元的訓練與初中也有聯系,對于曹雪芹的《紅樓夢》,初中學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學生對作家作品并不陌生。從課文本身看,主要寫賈府人物出場。人物出場的順序安排極具匠心,不是大呼隆一起上,而是有先有后,把王熙鳳安排在賈母等人之后,把賈寶玉又安排在最后,讓一個重要人物,一個主要人物,先后在聚光燈下一展風采。另外,作者寫人物出場筆墨輕重也各有不同。對王熙鳳和賈寶玉的出場,濃墨重彩,著意渲染,寫得特別精彩。課文閱讀提示中要求閱讀時要注意比較。因此,根據本單元的重點和本課的主要內容并聯系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課時安排為四課時:第一課時用<枉凝眉>主題曲導入,簡略講解<紅樓夢>的全劇情,引導學生猜測金陵十二釵的隱語引出紅樓主要人物關系譜,重點講解前五回第二課時重點讀,可以分角色讀,小組讀,個人獨等形式,在初步預習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字詞,理解課文,理清結構第三課時,主要是采用探究方式,賞析人物出場的寫作藝術.第四課時為拓展延伸,綜合練習,排演課本劇.我現在要說的是第三課時,據此,本可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培養學生同中求異的比較閱讀能力
2、欣賞課文人物出場描寫的藝術
本節課的重點是比較研究王熙鳳賈寶玉的出場,有四個關鍵的教學環節,即“人物的上場”、“人物的亮相”、“人物的表演和有關介紹”。
難點是要學習在相同的敘事模式中發現不同這需要對學生自然而又深入的引導。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明確學習探討的方向和范圍,我先向學生提供課文學習有關資料(教材全解),并安排學生預習,在前一課時的基礎山進一步掃清字詞障礙,理解課文內容。然后把學生按座位分成四個學習小組,然后各小組自主選擇學習探討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化和細化討論。最后在我主持下各組交流研究學習心得。選擇同一話題的小組可以競相發表自己的看法,反駁對方的觀點。交流中,我盡量做到不失時機的點撥并注意內外勾聯,由表及里,彼此相較。這樣,通過課前的鋪墊和課中的點撥組織討論,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合作探究,競答,比較分析,就將學生的研究閱讀與老師的鑒賞指導結合起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三、說教學過程
(一)明確研讀范圍
1、導語
中國戲曲中的主角出場一般是有固定程式的:第一步主角在鑼鼓聲中踱著臺步上場,第二步主角來到前臺正冠,整理衣服,來一個亮相,第三步做相關介紹,第四步表演才正式開始。王熙鳳和賈寶玉是賈府這個舞臺上的主角,根據作者對他們出場的描述,分別指出哪是“上場階段”,哪是“亮相階段”哪是“介紹階段”,哪是“表演階段”?
1、回答,教師總結:兩人進門的“聲音”和方式相當于“上場”,服裝和神態的描寫相當于“亮相”,賈母對王熙鳳的玩笑、《西江月》詞對賈寶玉的評論是“介紹”,王熙鳳初見林黛玉的表現和寶黛相會是“正式表演”。
2、學生分配研讀問題;然后每一組同學之間展開討論,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習研讀問題與預習里的內容近似即:一是比較兩人進門的方式;二是比較 兩人的亮相和介紹;三是研究鳳姐的表演;四是研究寶黛相會。
(二)、研讀課文
同學明確本組的研讀任務,同組之間展開討論,我巡視并參與個別組的討論。花時3至5分鐘。因為有預習提綱,同學對兩個人的全過程已經有所了解,課堂上分配研讀任務,目的是讓每一小組對其中某一個環節有深入的鉆研。
(三)研讀交流
每一組推選一個同學作主要發言,本組同學補充,其余小組如有獨到的見解也可補充,同一問題不同小組之間甚至可以展開辯論。我的點撥盡量根據學生的發言,學生講得好,則少講;學生的發現如浮于表面,要引向深入;學生如果把兩個人割裂開來講,要引向比較;并且我準備適時提供課外材料來印證。下面是點撥時準備的一些問題。
1、讀人物的出場時,我準備了以下三個問題:
①兩人進門都是先聲奪人,但聲音是否一樣?兩人都遲到原因是否一樣?
鳳姐的“先聲”是笑,寶玉的“先聲”是腳步聲。鳳姐的遲到是為了突出自己,是刻意的安排;寶玉的遲到是燒香遲了,事出有因。
②這兩個人的進門方式有何不同?這種不同可以看出什么?
鳳姐是被媳婦們圍擁著進門,眾星捧月,可見權勢炙人,地位高人一等;寶玉是單身直入,仆在前面笑,主在后緊跟,青春爽快之氣撲面。
③對于這兩個人的進門,林黛玉的感受如何?
一為詫異、驚奇,一為猜測、想像。因驚詫,所以相見時不敢怠慢,因猜想引起內心震動,對前者敬畏有加,與后者靈犀相通。
(此時適時提供脂硯齋的點評:“第一筆,阿鳳的三魂六魄已被著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紙上?此等筆墨非仙助即神助,不然從何得此機括也?磨新墨,援銳筆,特獨出熙鳳一人。未見其人,先使聞聲,所謂‘繡幡開遙見英雄俺也’”。)
2、研討人物的亮相和介紹時,我準備了三個問題:寶玉和鳳姐對自己穿戴的態度是否一致?作者通過這身穿戴告訴了我們什么?
寶玉對自己的包裝不甚看重,所以一進門就立馬卸裝,并因之招來賈母的批評。鳳姐的包裝是主動追求、刻意為之的結果,好讓賈府的榮華富貴、自己的地位權勢、自己的審美趣味、自己的張揚個性都在這一身包裝里展示出來。
②王熙鳳和賈寶玉的美有何不同?
寶玉之美,健康、整潔、明艷、多情,讓人想起春花、滿月、旭日,吹面不寒的楊柳之風。寫王熙鳳的神貌,筆帶貶意,“丹鳳眼”“柳葉眉”中有俏麗清秀,“三角眼”“吊梢眉”里透刁鉆和威嚴。
③賈母對王熙鳳的玩笑說明了什么?你如何看待《西江月對賈寶玉的評價?
賈母對王熙鳳的玩笑說明了賈母對王熙鳳的喜愛,同時也可以看出王熙鳳潑辣的個性。《西江月》對賈寶玉的介紹采用了似貶實褒,寓褒于貶,正文反作的手法,表現了賈寶玉叛逆的個性。
3、讀到王熙鳳初見林黛玉的表演時,我準備了三個問題:
①王熙鳳初見黛玉有幾個動作?意圖如何?
三個動作(攜、打量、送回),既表示對黛玉的親熱關心,又顯示對賈母的尊重。
②王熙鳳初見林黛玉時表情有幾次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能說說原因嗎?
喜-悲-喜,表情變了兩次,悲喜全沖著賈母而來。
③從王熙鳳在黛玉面前說的四句話中,你能看出點什么?能把四句話和下面的分析對號入座嗎?
有條不紊 指揮若定 討好取巧 不露聲色 ( )
事無巨細 無微不至 明表關心 暗顯權勢 ( )
既表愛心 又表忠心 雙方兼顧 點水不露 ( )
善于逢迎 巧于機變 一石數鳥 皆大歡喜 ( )
4、讀到寶黛相會時,我也準備了三個問題:
①寶玉見到黛玉有哪些表現,這些表現與王熙鳳的表演有何不同?
寶玉是看罷發笑,笑罷“話別”,“話別”后取表字,取字后摔玉,完全是率性而為。王熙鳳的作秀是“政治手腕”最大的特點是“假”;賈寶玉的根本特點是真。
②寶黛都是初次相見,兩人表現有何不同?
黛玉是一見便驚,想法藏在心中;寶玉是看罷發笑,笑罷就說。
黛玉是不敢說,她寄人籬下,謹慎自尊,小心翼翼不敢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他人恥笑了他去。寶玉驕縱慣了,瀟灑自在,有話就講。
③寶黛相見,寶玉又說又笑,引經據典,但為什么一聽說黛玉沒有玉時,頓時發起狂病來,摔掉佩玉?
這道題有相當難度,也沒有固定參考答案,目的在鼓勵創新思維,不做統一說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適時提供王蒙的《寶玉和黛玉的會見》開拓學生的思路)
四、人物命名
根據兩人出場表現,結合你的理解,從不同角度給王熙鳳、賈寶玉取一個綽號,可以自己擬也可以用課文里的詞。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取綽號的方式分析兩人的人物形象。
五、結束語
《紅樓夢》中有一句話說“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今天我們也只擷取了其中兩朵美麗的浪花,就是研究王熙鳳和賈寶玉的出場,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這兩朵浪花確實異彩紛呈。希望我們同學以后讀到類似的文學作品時,也放出比較的眼光,去做美麗的發現吧!
《林黛玉進賈府》選自《紅樓夢》的第三回,課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中心事件,以她當天的行蹤為線索,第一次介紹了賈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現了全書的典型環境——賈府的概貌。理所當然,要圍繞林黛玉這個人物來設計課文的教學內容。
作為小說,要著重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欣賞人物形象,要注意情節、環境與人物的關系。品味語言,要把握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的不同特點。
一、 理清課文情節
課文雖然很長,但情節并不復雜。題目是《林黛玉進賈府》,既然是“進”賈府,說明課文是以林黛玉的行蹤為線索。又由于林黛玉是初進賈府,當然先要去拜見長輩,而拜見長輩,又按人物的身份地位先后拜訪,因而行進的路線也就清楚了,即賈母院—賈赦院—賈政院—賈母院(吃晚飯,安排住宿)。所以課文的情節結構為:
二、 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人物是圍繞林黛玉進賈府這一中心事件,通過林黛玉的見聞來描寫的。人物的出場,先后適宜,詳略得體,虛實兼用。
主要人物表
詳寫 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 略寫 迎春、探春、惜春
實寫 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賈母 虛寫 賈赦、賈政
單獨介紹 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 群體介紹 邢夫人、王夫人、李紈
重點是三個人物: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
(一)林黛玉形象
提問:林黛玉初進榮國府時的心理怎樣?為何有這樣的心理?
【明確】心理: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恥笑了去。
原因:母親病故,孤單的身世,寄人籬下的處境,以及自尊、敏感、多疑的性格。
說明:人物的處境決定人物的心態,決定人物的行動、言行,更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從言談舉止看林黛玉
對答: 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
……剛念了《四書》。
……不曾讀……些須認得幾個字,
坐座: ……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向東邊椅子上坐了……
……十分推讓……
拜訪: 曲曲折折地走了很多路
(聰明懂禮,小心謹慎)
2、從外貌、氣質看林黛玉
眾人觀察: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
熙鳳贊揚: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這通身的氣派……
寶玉所見: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貌美多情,體弱多病)
提問:三個人對黛玉的共同感受是什么,有哪些不同?為什么不同?
明確:三人共同感受:美麗
不同:
眾人和寶玉共同感受:多病
不同:
不同感受:
眾人地位低下,所以特別注意言談舉止是否有教養。熙鳳討賈母歡喜,只說優點,并帶有夸張。寶玉對黛玉有愛慕之情,所以感受最具體、最全面。
(二)王熙鳳形象
節選部分以四個層次活靈活現地展示了她的性格。
特征:寫出場、繪肖像、見黛玉、回王夫人
提問:從何可見王熙鳳與眾不同?
1、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身
2、外貌、裝束
寫服飾,從頭飾、裙飾、服裝三個方面,極力鋪陳集珠寶于一身的妝扮,顯示她的華貴得勢,也暗示她的貪婪、俗氣。
寫容貌:細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麗的容貌隱藏著刁鉆和狡黠。
3、語言
出場時:“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見黛玉時:“天下真有這樣標志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氣派……”(一箭四雕)。“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竟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只管告訴我,……也只管告訴我。”
回王夫人時:“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來。”
(個性化的語言,顯示她在賈府特殊地位和察言觀色、機變逢迎,果斷能干的性格特征)
4、綽號:鳳辣子
5、名字:男子之名(自幼假充男兒教養的)
總結: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她為人刁鉆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對上善于阿諛奉承,因此博得賈母的歡心,從而獨攬了賈府的大權,成為賈府的實際統治者。
(三)賈寶玉形象
對寶玉的描寫,主要有三個重點:出場前的側面勾勒、出場后的肖像描寫、《西江月》二詞的總結。
側面勾勒:
1、王夫人向黛玉介紹: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
2、林黛玉回憶母言:頑劣異常,極惡讀書
為正面描寫鋪墊、蓄勢
正面描寫:
外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
言行:
西江月二首:
第一首:
補充注釋:
①世務:時務,就是結交仕人,應酬官府,遵守禮法那一套。
②文章:指封建經書,時文八股。
③偏僻:指思想行為偏激,不端正。
這首詞表明寶玉為人處世既不合乎封建正統標準,又不怕世人的“誹謗”。
第二首詞寫賈母等人曾將“于國于家”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于寶玉,最終卻完全落空,寶玉是“無能”、“無望”、“不肖”。
由此正表明賈寶玉作為封建統治階級逆子貳臣的勇敢反抗精神。反面文章,明貶暗褒。
總結:賈寶玉是一個善良多情,蔑視功名利祿,爭取個性解放,具有封建叛逆精神的貴族公子。
三、 環境描寫
課文對賈府的環境都是通過林黛玉的一雙眼睛而描寫的。
作者通過環境描寫揭示了賈府榮華富貴的來源和社會地位,它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
四、 補充內容
1、【枉凝眉】(唱寶玉和黛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2、《紅樓夢》與作者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有前80回,高鶚續后40回。《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
3、護官符(四大家族)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做馬 賈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薛
4、曹雪芹曲
我也曾金馬玉堂,我也曾瓦灶繩床,
你笑我名門落拓,一腔惆悵,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間世態炎涼!
襤裳藏傲骨,憤世寫群芳,
字字皆血淚,十年不尋常!
身前身后漫評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虛虛幻幻,悲悲啼啼的千故章。
5、金陵十二釵
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王熙鳳、史湘云、秦可聊、巧姐、妙玉、李紈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