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訊(記者 周曉琴 何長凱 王凱)祁連山下,黑河水旁,甘州區烏江鎮元豐村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不斷推動“產業富民”模式,鄉村振興之路在這里展現出別樣美麗的畫卷。
這兩天,在烏江鎮元豐村村委會的會議室里,李會玲和村上的姐妹們趁著農閑,聚在一起排練舞蹈,既鍛煉身體又豐富了農村生活。
(資料圖)
李會玲告訴記者,這幾年村里發展迅速,一年忙到頭,只有農閑的時候大家才能聚到一起樂呵樂呵。“這兩年來我們家的變化特別大,以前都是自己種地,現在地流轉出去了,我們兩口子也在蔬菜基地打工,每天能掙130元左右,一個月每人能掙4000塊左右。我覺得這種生活方式挺好的,既能賺上錢,還能照顧到家里。”
姚鳳今年上大一,春節回家除了走親訪友,她每天都會和同學們討論家鄉的變化,當她把元豐村的美景發給同學們的時候,同學們都為元豐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震驚?!拔乙呀洺闪舜髮W生了,我就跟新疆同學、河南同學、河北同學都介紹過這里,給他們也發了好多視頻,他們就特別喜歡。我本人也特別驕傲,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家鄉,被大家熟知,我自然是很高興的。”
苗長春在村委會工作了十多年,雖然現在退了下來,但是村上有什么事他還是積極發揮余熱,這幾年村上的變化他看在眼里,樂在心里。“這幾年我們村上人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變寬了、變亮了,群眾的收入通過土地流轉以后挺不錯的。年輕人出去打工的多了,加上今年的冰雪世界,我們老年人有了游樂的地方,年輕人有了掙錢的地方。”
2022年,元豐村堅持以“烏江貢米”水稻種植為基礎,以“絲路水鄉·稻畫田園”為主題,打造集“農業種植+循環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農事體驗+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絲路水鄉生態農業示范區,供港澳蔬菜基地土地流轉金從2021年的每畝750元提高到每畝1150元,全村畝均收入提高400左右。同時,村上加強與福之口農業有限公司和西大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拓寬群眾務工渠道,增加務工崗位,一年來,群眾就近務工收入160余萬元。
“下一步,我們始終堅持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不斷推動產業富民模式,積極引導群眾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使元豐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實。”甘州區烏江鎮元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姚文九說。
圖文編輯丨宋子飛
責任編輯丨王睿
審核丨馬岳榮 李曉霞
監制丨蔣云
上一篇:陸小鳳系列書的順序_熱點評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