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3、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資料圖)
4、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本國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
5、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歐盟的框架中八大核心素養之一,在這里的定義指使用外語交流,定義為“在適當范圍的社會文化情境中理解、表達與解釋的能力;跨文化理解、交流與協調能力”,涵蓋知識、技能、態度三個層面。
6、其中的知識包括外語詞匯、語法及語言表達形式和社會習俗與文化方面的知識;技能包括口語會話、閱讀、理解文本、使用詞典等輔助工具及自學外語;態度包括欣賞文化多樣性、對語言和跨文化交流的興趣和好奇心。
7、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必要性:現今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8、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9、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其擺在突出的地位。
10、《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里也提出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11、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12、因此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是當前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更是老師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13、因此,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